缅甸 | 含苞待放的美丽



一年多前,我去了缅甸。
在那之前,对于缅甸最鲜明的印象就属在电视上看到翁山苏姬的身影,可是对当地人生活、思想文化等面向所知甚少。

旅行最令人陶醉的地方就是能从不同人的视角去认识生活吧,往后日子里对生活产生的憧憬,总含着从前看过的风景、体会过的感情。

还记得,刚抵达位于缅甸首都的仰光机场,被那宽敞明亮的大厅所震撼,心想这跟我听说的缅甸好像不一样,可是退一步想,有多少刻板印象都只是我们自己投射在他人身上的想像。

我想了解多元而又丰富的这片土地,还有那些人们。

还记得,刚下飞机时,一边快步前行,一边好奇地四处张望,却在低下头时发现鞋底脱落了,看着脚下的鞋,想着这会不会是什么征兆。

只身一个人,在一个全新的地方,虽然无比兴奋却也隐含着不知所措,首先面对的第一个问题是,在这个接近晚上九点的时分,我要去哪里修鞋子呢?

我毫无头绪,看着像是几何图案排列组合的缅甸文本,小心翼翼藏好刚刚兑换的大把现钞,索性坐在一旁滑手机,看能不能滑出这趟旅程的美好样貌。

缘分却也总是如此凑巧,一位之前在越南见过面的学姊看到了我发的动态,说他也正在机场准备飞仰光,我们马上约好隔天要碰一面。

之前会在越南见面也是因为学姊看到了我的动态,当时谁也不知道,一年后的某一天,我们会在另一个东南亚国家碰面。在台湾不曾一起出去,却因为喜欢旅行,在途中相遇,为彼此的旅途留下身影。

不同于越南的奔放、老挝的宁和、柬埔寨的烂漫,缅甸给我的感觉是热情而又含蓄。

我独自在缅甸的首都仰光,度过了四天思想与文化碰撞、阳光与汗水交织、孤单与喜悦融合的灿烂时光。

后来的五天,我跟男友一同旅行。在蒲甘,坐在高塔上看着太阳伴着满天热气球一同升空;在前往与离开曼德勒的巴士上,都遇到惊险又哭笑不得的事;在莱茵河,欣赏醉心的星空与日出、以及那纯净荡漾的蔚蓝湖水;最后搭夜车回到仰光,分别前,我们一起到大金塔领会虔诚与信仰。

一双旧了、坏掉的鞋子,带领我走上一段全新而美好的路。

在缅甸的第一餐是青旅提供的早餐,餐桌旁的白墙上贴着翁山苏姬与另一个人的合照。吃着一碗只加了鸡蛋和调味的伴面,简单却有滋味。

我问了柜台哪里有修鞋的地方,他给了我一张地图,跟我说了相对位置、走多远可以到,但他所不知道的是我方向感极差,又担心如果多走几步鞋子就彻底崩解,后来我在谷歌地图上定位了一家修鞋店,叫了一台Grab出租车出发。(就我而言,缅甸的Grab超级便宜,几十块台币就可以跑很远,相较之下真的不想顶着大太阳走十几分钟啊。)

与其说是修鞋店,不如说是小摊位,在大马路旁,那台湾菜市场也会看到的多彩的棚顶,顶下坐着两位看起来满年轻的师傅。

缅甸人普遍的英语程度没有我想像中的流利,对英属殖民地有这般误会也有点好笑吧,就像台湾人也不是都熟稔日文。

师傅帮我把鞋底用白色的针线逢了一圈,并向我说"No good shoe, change shoe." 我笑着道谢,但没有马上去买鞋,而是前往跟学姊约好的当地咖啡店。

说来有趣,原先不知道那家咖啡店是连锁的,我、学姊和他的驴友们到了两家不同的分店。几经波折后,终于碰面。所以说,有时候相遇会让人觉得缘分天注定,有时候又让人明白它的得来不易。

见面聊天后,得知学姊和他的驴友们的旅行路线跟我的刚好反方向,就又约了在中途– 蒲甘再见。

告别后,我开始自己的冒险。我在街上边走边看、四处拍照,虽然想找的店没找到,但也误打误撞发现一家超级美的画廊。

看看手表,发现Yangon walking tour时间快到了,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这艺术气息满溢的空间。有趣的是,它所处的建筑像是废墟。

Yangon walking tour的导游讲着缅甸的历史与人文,对于团员的提问也都一一解答,我获得并学习了好多,每一个看到都触发了思考,之所以旅行,是为了透过他人的思维、土地的涵养,更好地认识自己。


(下排图三是在路边量体重喔,要收费的~)

缅甸于19世纪被大英帝国殖民,二战时期短暂被日本占领过,1948年终能独立,可是才刚结束外患,内战旋即展开。军政府大抵控制了全国,1988年爆发民主运动,却一直到2015年才举行了首次大选,2016年成立民主政府,虽称民主政府,背后仍有军政府庞大的权势。

缅甸的民主改革是从2010年逐步开始的,电信网络的开放是政经改革的第一步,2011年缅甸解除了对媒体网络的严密控管(在那之前一张手机sim卡可是喊到2000-3000美金!)由于对新事物的好奇与长期封闭的解放,2017年网络普及率已达90%,但在网络快速普及之下,如何教育人民分辨社群消息真伪也成为一大问题。(这也是全世界在网络世代下所共同面临的难题)

在政治、文化、历史和生活上,许多事并非表面看上去的简单,有时我们看不到、不知道的事才是最复杂的。

如今人们在这片草地上嬉戏、恋爱、谈笑,以当下的烦恼与快乐为滤镜,一旁的独立纪念碑、原最高法院上象征大英帝国的狮子,都像是遥远的往事⋯⋯

但在历史面前,我们学会感谢。


挂在路边树枝上的钟,不知道时间还准不准呢?

Walking tour是免费的,他们会做这种类似公益的活动,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缅甸,也提供当地志工们跟外国游客交流的机会。聊天过程中,导游推荐一家社会企业餐厅LinkAge,餐厅训练当地年轻人做厨师、服务生,提供他们学习与就业的机会。

在那间餐厅,我又迎上一次意料之外的相遇。当天是农历过年,有一家人正在庆祝着,我在一旁独自滑着手机,心里觉得有点孤单。没过多久,店里来了一对情侣,他们原先坐我隔壁桌,当发现彼此是台湾人后,便坐到同一桌,我们谈台湾、聊缅甸、分享各自的经历。


聊完天都黑了,转过头发现发着光的佛塔在路的尽头。
原帖地址: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://www.bbkz.com/forum/showthread.php?t=10433027

前一天经过文化和思想的洗礼,今天想要纵容自己的胃,参加了Street Food Tour,认识了导游以及两位美国人、一位马来西亚人。
有导游的带领,我们走访许多只有当地人知道要点什么的小店,吃了超多缅甸道地美食。


行程结束后,跟新朋友们到1901年建的The Strand Hotel小酌一杯。

吃饱喝足后,决定去买新鞋啦。缝补过的旧鞋撑了两天,应该走了超过两万步吧,已经来到崩解边缘。想去传统市场物色,抵达时却正巧刚刚关门,旁边有家百货公司,但我想逛个local一点的商场,就又再走了一公里(也是辛苦鞋子了)虽然走到很累、脚很痛,仍然非常庆幸自己有多走那些路。

我路过了当地人的生活,那些最真的画面,特别美。

晚上在青旅认识了两位中国人,一位是上海在教休闲旅游的老师、一位是漂到缅甸打算长住的四川人。老师上知天文、下知地理,真是旅游encyclopedia,而且是最新版的,随便问一个地方他都能道一串加上气候和文史的故事,可以说是我遇过最厉害的奇人,他胖胖的带点喜感,脸上的肉挤得眼睛成了瞇瞇眼,但讲到激动处,双眼会放大五倍,超神奇。

相遇最是神奇。

独自在缅甸的第三天,来参加学做缅甸菜的课。菜单有Kachin beef, Pumpkin curry, Banana flower salad, Tomato salad, Tagoo (dessert)

参加这堂Cooking Class的人有来自澳洲的两对夫妇、以及一位马来西亚朋友(对,就是前一天认识的那位,我们没约好,超巧。)

课程一开始是由主持人Mark带我们去传统市场认识食材,Mark是英国人,因为有亲戚在缅甸而回乡创业,已在缅甸生活3-4年,我问他是否会继续待着,他说会。


留下来,除了为生活,也是为所爱吧。如果说早市的色彩是城市的画笔,那一个人的热情就是梦想的动力。

享用大家一起做的缅甸菜时,我和其中一位澳洲爷爷Frank聊天,他说30年前他当背包客时,就一直想来缅甸,但因为政局不稳定、后来有了家庭,所以等到退休了才来。

Frank的背包客生涯经历相当丰富, 刚毕业时带着一点点钱出发,那个时代旅行不像现在如此方便,他花了3年时间走遍世界,钱没了就去赚、存到了就继续走。如今,他的儿女都非常优秀,并遗传到了爸爸的旅游基因,因着工作等缘故也浪迹世界各地。

我问他,觉得台湾和中国什么不同或有什么想法?他说,没有想法,每个地方都不同,也都有怨怼政府的时刻,但重点都在于人们。

是啊,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地希望别人有想法,而且是跟自己相同立场,但其实我们都只有管好自己的事之资格与能力。

是啊,好多时候我们都用无关紧要的意识或差异去划分,而忘了人们才是一切的主体。

下午想搭Circular Train,很不巧地到了车站才发现,两周前铁道整修,观光的环市火车暂停行驶。不过,本地火车还在运行,我随便搭了两站下车后,发现旁边就是昨天走到鞋子快崩解、身心俱疲、但庆幸有走的路。

意外走到比较贫困的区域,几个小孩开心地冲上来,拉着我比划着要钱,我心里满是心疼和矛盾。很多人说遇到了绝对不能掏钱,否则会被团团包围,视而不见或许没有对错,但这是另种麻痺,难受的是我们也解决不了问题。

世界没有公平,我们心生的怜悯,也是自身想法和立场加诸、比较而得的。我觉得用自身的痛苦或幸福,去揣测他人的感受也不公平。

大学友人肯尼说,旅行本身是否为一种新的殖民主义,高所得国家借由定义低所得国家的发展来展现自身的进步。我能部分理解,但不全然认同,学习、交流都是成长的重要一环。这番讨论也让自己更深入思考,怎么做才尊重当地人,做个不骄傲的外地人。

所以说,旅行到最后都是关于自己,如何谦虚与感恩。

青旅每周六早上布施给僧侣。

我在青旅又认识了一位旅人,是位69岁的台湾阿嬷,英文很好、自己来住青旅。

我记下了他说的一些话,
「脸书以前都是年轻人在用,父母拼命努力地学以跟上小孩脚步,现在却剩下老人家喜欢用。」
「以前在叶子上写下许多精细的文本,却流传不易也保存不了,现在呢,信息爆炸却许多人言之无物。」

他也分享了自助游的趣事,他曾在自己在西班牙没目的地搭火车,一开始大家觉得他这亚洲老太太很怪,一直快到底站时全车人都在议论怎么办,他是不是走丢了。后来有个年轻人会一点英文,大家才知道他就是要乱走、看看当地人家。下车时,好多人拉着去自己家坐坐。(让他觉得大家也像台湾阿嬷一样,爱多管闲事,哈哈)

聊天尾声他说,老了发现许多事做不到了,知道能玩的时间真的不多了,现在不去,这辈子也不会去了。他对我说,你真的很幸福。

这天J来了,我们一起去了Rangoon Tea House和Pansodan Scene(那家我误打误撞走进的画廊咖啡店)停电在缅甸是常态,但我前几天都没遇到,却在这个下午遇到了三次,最久的停了1.5小时,没办法用网络、也没有冷气,等到电来的时候,除了开心之外,也明白自己所享受的那些理所当然,其实都如此珍贵。

晚上我们搭夜车前往蒲甘,搭了9个小时,在早上8点抵达。

我们在蒲甘耍废了两天。还有跟前几天见过面的学姊和他的驴友们一起吃饭、喝酒,他们刚去玩完我们的下一个目的地– 茵莱湖,向我大推一家民宿(超级感谢,幸好有学姊的推荐)


这趟旅行真的托好多人的福,与人的相遇和缘分太美好了。



光着脚、背着大后揹包的他,一步步走远。

在到茵莱湖前,我们在曼德勒停留了一晚。那天下午从蒲甘搭当地小巴士,连走道都坐满了人,车上小电视放着Myanmar Idol,中途换了小货卡,把救护车当开道的,跟在救护车后面狂飙,是有点太酷了,到曼德勒总共耗时六小时。车上遇到两位缅甸华侨,我们聊了一下,他们送了两包蒲甘特产的豆子(刚从蒲甘回来的我们都不知道蒲甘产豆子)我们有点不好意思平白收礼物,他们说:「相逢就是有缘嘛,没事。」

旅途中的那些温暖都是最重要的小事。

休息一晚后,隔天早上搭车前往茵莱湖,真的费尽千辛万苦,跋山涉水、上山下海才终于抵达民宿。先是搭了八小时的车,路途上还遇到疑似黑道人士,因为行车纠纷一群人围着车子、朝车子砸石头,好不容易到了茵莱湖所在的小镇– 娘水已经晚上七点,再乘坐一小时的独木快艇才到民宿。

在茵莱湖上被风吹得很冷,但跟爱人搭着小船在湖中间,看着满天星星呢。

隔天是西洋情人节,我们一起看了场不会被忘记的日出。


虽然当时已经在一起两年,却因为远距离,那是第一次一起过情人节。

你说昨天本来想趁我不注意(可是我们昨天都在搭车啊)去买情人节礼物的,哈哈,不过贴心的民宿老板准备了一支玫瑰花。







原帖地址: 背包客栈自助游论坛 https://www.bbkz.com/forum/showthread.php?t=10433027

在茵莱湖短暂停留一个晚上、一个白天,就搭了12小时的夜车回到仰光,路途中仍心心念念着茵莱湖的景色,想着下次一定要待久一点啊。

记得有你在身旁的湖岸风景都闪着光,记得路上一起幸运地看到日出衬托着佛塔。

我们的缅甸最后一个行程是去大金塔拜拜。

有些时刻能被塑造,但偶然与相遇之所以打动人,在于它未经雕刻。

希望我们能把生活过得像在等待一个接着一个的惊喜。
「虽然每天都走这条路,但每次还是都有不同感受。」

There’s light. There’s hope.


— Ruby
June, 2020

(网志版: https://rcrubychang.wordpress.com/2020/06/07/rc_myanmar/)
谢谢分享 收藏有用
感谢分享妳的缅甸之旅,带给我新的视野,特别喜欢那些与妳相遇的人之小故事。很同意那69岁阿嬷说妳真幸运,大慨幸运之处是懂得珍惜与运用际遇吧!
跟69岁阿嬷的相遇好棒!
话说在缅甸一台体重机就可以做生意了吗XD

引用:
谢谢您的分享。
虽然经过几拾年的政治洗礼, 但传统的佛教生活,另这个国家永远都是充满和平和友善
很喜欢每一段,文本白话让人很容易进入当时的情境。
感觉楼主是个正面乐观的人,"物以类聚"之下,每段碰到的主角也带来些微不同的能量,全部拼凑起来变成一个很温暖的故事。
谢谢你。
很喜欢妳的文笔


已发布

分类

作者:

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