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京都。东山】游客必访的观光热区,曾是古都昔日的边陲


洛东,向为京都市的观光热区。

无论是否初访京都,东山这一带,几乎是外地旅客游览的首选。从银阁寺、知恩院,一路到八坂神社、祇园,接续到高台寺、法观寺、清水寺。这条黄金路线,历久不衰。

八坂塔:东山不会错过的热门的打卡景点,与京都市的经典地标

九月,疫后初进京,高低起伏的东山坂道上,仍不复见人群总是上冲下洗的盛况,有种回到十多年前,那个游客还没爆炸多的京都。每回在祇园四条站下车,走向商店街与八坂神社前的三叉路口取景拍照,成了进京的一种仪式感。

穿过八坂神社,往二年、三年坂的方向走去,俗称「八坂塔」的法观寺,曾出现在数不清的动静态影视画面,现今最容易使人们联系起京都这座城市的地景之一。八坂塔毕竟是室町时代的建物,比江户时期重建的东寺五重塔还老,开放拜观登览的时日很不固定,跑京都比跑厨房还频繁的旅客,可能走过、路过也拍过,但不一定进去过。

琳瑯满目的京都深度旅游历普书,很少告诉你的是……..

坊间许多以京都为主题,提供深度旅游相关知识的大众历普书,大抵都会提到:八世纪末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;「四神相应」的风水格局;朱雀大路、条坊、右京长安、左京洛阳、罗城门、东寺与西寺等城市规划。

左青龙、右白虎、南朱雀、北玄武的「四神相应」风水,而使平安京成为天选之地的说法,早就被学界怀疑与否定。不过像《阴阳师》这类的小说,与相关影视作品实在是太好看了,加以平安京风水的都市传说,在旅游历普书的流衍下,对一般大众还是很有吸引力。

只是,旅游或历普书里讲传说、讲人物鬼怪、讲心灵景点、讲寺社典故、讲京都是从平安京起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都,但很少讲千年以来,城市空间历时性的变迁。

不要以现在对京都市的观览印象,来理解过去的东山

话说,鸭川就是都市传说里的左青龙;而左京洛阳在平安初期,与京外地域的天然分界,就是鸭川。

而东山是缘自平安京以东的山区,因地形与位置而得名。广义的东山,指的就是鸭川以东。如果用立命馆大学建置的平安京迹データベース,观察空间的差异就可以得知,鸭川对岸,并不在初期平安京的界域之内。

如果去跟当年刚迁都、定居的平安贵族,说要去「东山」这个地方,他会跟你说「没有这种东西」。此后,在汉诗的世界里,东山才开始被发现与赞咏。

鸭川以东,被设置为平安京外的地域,而这里却有着平安迁都前就存在的寺社:八坂塔、八坂神社(古称祇园社或感神院)、清水寺,它们都是在迁都平安之前就已经在这一带卡位了。为了摆脱南都(奈良)的政教势力而迁都平安,也借重空海等密教高僧改革佛教的桓武天皇,想必不乐见属于旧佛教宗派的八坂塔或清水寺,编入平安京的界域中。
原帖地址: eth钱包官网下载

如果用现在对京都市既有的地理空间与游观印象,来理解平安日本的古都,其实很难发现,游客络绎不绝的东山,其实在千年以前,是很边陲的,这种边陲的位置,当然是权力建构的结果。

此外,一条鸭川,区隔了左京洛阳的内与外,京里京外,可以干嘛跟不能干嘛也要分清楚。例如京内禁止丧葬,所以左京之外的鸭川河原,还有离清水寺很近的「鸟边野」,就逐渐变成风葬之地。

即使爱会消失,过去没人爱的地方,最终则变成人人爱

不过,掌握政教的权力者终究会更替;城市的发展也会有起落;人群也会因为生存而迁徙,就像爱会消失一样,对不对?

律令制的崩坏,摄关家、院政与武士依序登场;而右京的衰退,人口向左京集中,耕地与居住的需求大增。这些动因都牵扯着进入中世纪以降,平安京的界域和景观变迁。贵族与权门在鸭川东岸,盖起了私人的居所、寺院、别墅,像是平家政权的政治根据地六波罗,与白河法皇兴建所谓「六胜寺」的白河地区。

左京往东扩张,越过了北野与鸭川,东山也随着时移势/事转,编入了城市的界域中,而此时的平安京已无法称为平安京,日后的东山,遂步被建构为「京都」,与近代京都市的一部分。

现今收藏于米泽市上杉博物馆的国宝,由狩野永德制作,呈现应仁乱后,将军、大名与町众眼中,京都复苏繁华图像的「洛中洛外图屏风」,是织田信长上洛之后,餽赠给上杉谦信的礼物。屏风的右只,描绘的就是京都东部的鸭川与东山。

时序进入江户时代,福冈藩士,也是着名儒学者贝原益轩,曾数度上洛游学,着有《京城胜览》一书,堪称是当时京都的口袋版旅游指南。该文本轻巧易携,以两点一线的方式,介绍从三条大桥出发的京都一日游路线,共计17日,首日介绍的就是东山一带,诸如建仁寺、清水寺、高台寺、八坂神社、知恩院等现今知名的景点。

编入京都的东山,从原本从没无名、没人爱,通过汉诗、文人墨客的游记,与江户时代的「名所绘」文本里的书写、描绘,被形构成人人爱的旅游热区。

※想找我也可以来这里
脸书不努力的佛系粉专:「那些旅行史教我的事
你也会在这里看到我:方格子VOCUS | Medium | 旅行酒吧
合作邀约可以来信:misiaa2001@gmail.com


已发布

分类

作者:

标签